1. 小视频教程 > 小视频制作 >

河北冀州市

古代冀州是哪个城市
古代冀州是哪个城市
提示:

古代冀州是哪个城市

冀州,是汉籍《禹贡》所描述的汉地九州之一[1]。《尚书·禹贡》记载,大禹分天下为九州,其中即有冀州,位列九州之首,包括现在北京市、天津市、河北省、山西省、河南省北部、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。 冀州一词最早见于《尚书·禹贡》一书。 中文名 冀州 地位 汉地九州之首 起源 汉籍《尚书·禹贡》 位置 今日之山西省、河北西北豫北等地 包括 北京市、天津市、河北省、山西省、河南省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 快速 导航 地域范围九州之首行政区划史文化 地区介绍 冀州是汉地九州之一,在绵长的历史中,曾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[2]。传说远在四千年之前,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轩辕氏黄帝在征服蚩尤、炎帝两个部落之后,定居晋南[3],依山川大势,“割地布九州”。在唐尧时,洪水为害,淹没九州。大禹又“随山浚川”“疆理天下,奠九州而正五服”。大禹死后,他的儿子启夺取了部落联盟首领的职务。据《左传》记载,夏启即位以后,将夏的统治地区划为“九州”,并铸九鼎“象征九州”。设置九州是为了管理居民;铸造九鼎是为了记载夏王朝的功德,象征夏王为九州之主。关于九州的说法,在流传下来的古籍记载中有几种说法:[4] 《禹贡》称九州为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; 《尚书》“禹贡九州图” 《尔雅》按殷制,称九州为冀、幽、兖、营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雍,分冀为冀、幽两州; 《周礼》按周制,称九州为冀、幽、并、兖、青、扬、荆、豫、雍,分冀为冀、幽、并三州。按《尚书·尧典》的说法,虞舜在禹治水之后,又就禹指九州,分治幽、并、营三州,合为十二州。 禹别九州,随山浚川,任土作贡。禹敷土,随山刊木,奠高山大川。冀州,既载壶口,治梁及岐。既修太原,至于岳阳…… ——《尚书·禹贡》 昔虞夏之盛,远方皆至,贡金九牧,铸鼎象物,百物而为之备,使民知神奸。 东汉-冀州 ——《史记·楚世家》 冀州一词最早见于《尚书·禹贡》一书。关于它为什么取名叫“冀”,按历史发展的次序,有以下多种解释: (1)按《释名·释州国》云:“冀州亦取地以为名也。”王炎《禹贡辨》云:“晋地有冀,秦地有雍,则是冀、雍以地名州。”据史料考证,古冀州境内的晋国西南部有一个叫“冀”的国家,它的国都在河东皮氏县东北的冀亭(今山西河津县)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曰:“汾水过冀亭南……京相璠曰:‘今河东皮氏县有冀亭,古之冀国所都也。”因而取这个国家冀的名称做为州的命名。后来冀国在春秋中期为晋国灭亡。据《左传·僖卅三年》云:“冀已为晋邑。”因此,晋国辖域又称为冀州。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》云:“两河之间为冀州,晋也。”《尔雅·释地篇》云:“两河间曰冀;冀,近也。”所谓两河之间,指的是大河(黄河)和清河(古济河)之间的地带[4]。 (2)按《周礼·职方》云:“河内曰冀州。”所指的河内是指黄河以东、以北的地区。冀州的地域囊括到晋国以北的地方。因此,在东汉许慎的《说文解字·北部》中说:“冀,北方州也,从北异声。”“北方名冀,而因其以名其州也。”在《异声玉篇》中也说:“冀,北方州也,故从北。”这时冀州所指地境已经是现山西及其以北的较大地域。 地域范围 先秦 根据《尚书·禹贡》中记载的内容,禹分的九州分别是:徐州、冀州、兖州、青州、扬州、荆州、梁州、雍州和豫州[5]。 《吕氏春秋·有始览·有始》曰:“何谓九州?...两河之间为冀州,晋也。”说明秦、汉以前的冀州地区一般是指今日之山西及河北全省地区,即赵、魏、韩三国的范围。另有蔡沈《书集传》中说:“冀州,帝都之地。三面距河,兖河之西,雍河之东,豫河之北。 以现代的地理概念来解释,这些地方的位置是在:冀州,起自黄河壶口,涉及今山西全境、河北、河南等省部分地区,地为白壤。冀州三面距河,西与南及东南部大致以黄河为界,东北以辽河为界,北以戈壁沙漠为界。今辽宁的西境,河北北境,河南北境,山西全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皆冀州之境,面积约一百四十余万平方公里。[5] 汉代的冀州范围 西汉有十三州及司隶,十三州分别是并州、冀州、幽州、青州、兖州、豫州、徐州、扬州、交州、荆州、益州、朔方及凉州;幽州与并州是由冀州分割出来[6];而司隶分别属於冀州、雍州、豫州三州[7]。 冀州∶河东郡、河内郡[7]及魏郡、巨鹿郡、常山郡、清河郡、赵国、广平国、真定国、中山国、信都国、河间国[8]及涿郡、勃海郡、代郡、上谷郡、渔阳郡、右北平郡、辽西郡、辽东郡、玄菟郡、乐浪郡、广阳国[9][10]及太原郡、上党郡、云中郡、定襄郡、鴈门郡[11] 东汉末的冀州,其范围至少相当于今河北、北京、天津、辽宁、山西、陕西六个省市全部地区及内蒙一部份地区[12]。 晋代 晋代的冀州范围 按《晋书·地理志上》[13],冀州州域如下: 冀州∶冀州、平州、幽州、并州 北魏 北魏的冀州范围 按《魏书·地形志》[14],冀州州域如: 冀州∶司州、定州、并州、瀛州、沦州、肆州、幽州、晋州、怀州、建州、汾州、东雍州、安州、义州、南汾州、南营州、东燕州、营州、平州、恒州、朔州、云州、显州、武州、西夏州、宁州、灵州[14] 隋代 隋代的冀州范围 按《隋书·地理中》[15],冀州州域如下: 冀州∶信都郡、清河郡、魏郡、汲郡、河内郡、长平郡、上党郡、河东郡、绛郡、文城郡、临汾郡、龙泉郡、西河郡、离石郡、雁门郡、马邑郡、定襄郡、楼烦郡、太原郡、襄国郡、武安郡、赵郡、恒山郡、博陵郡、涿郡、上谷郡、渔阳郡、北平郡、安乐郡、辽西郡 明代 明代的冀州范围 根据《大明一统志》,明朝属于冀州州域内分野的府县如下: 冀州∶顺天府、保定府、河间府、真定府、顺德府、广平府、大名府部分[16]、永平府、延庆府、保安州、万全都指挥使司(万全都司)、太原府、平阳府、大同府、潞州(明嘉靖八年升潞安府)、汾州(明万历二十三年升汾州府)、泽州(清雍正六年升泽州府)、辽州、沁州、彰德府、卫辉府、怀庆府、广宁(广宁卫)以西之地[17]

冀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
提示:

冀州是现在的哪个城市

冀州是现在的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。 古代冀州,是我国九州之首,包括现在的北京市、天津市、河北省、山西省、河南省北部和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。在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,占据重要地位,冀州的说法也一直沿用下来。 现在的冀州经过东汉、西晋、隋朝、元朝等数个朝代的变迁,由原来九州之首,先是沦落成一个地级市(清朝改为直隶州,下辖4县),再到一个县(民国时期冀州改为冀县),1993年的时候冀县才重新改名为冀州,2016年由原来的“冀州县”变成了“冀州区”,如今是衡水市的一个县级市。 冀州历史文化及方言: 冀州是一座底蕴厚重的历史古城。据《尚书·禹贡》记载,大禹治水后,重新划分“九州”,冀为“九州之首”。河北省的简称“冀”便来源于此。 冀州方言属冀鲁官话石济片邢衡小片。它在语音、词汇、语法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。冀州方言区域性差别较大,也很复杂,以冀州城为中心,我们也可以把冀州的方言细分为东乡、南乡、西乡之别。西王一带没有舌尖后音声母,南漳淮一带尖、团音分得很清楚(普通话中已不分尖、团音了)。 例如:城东声母中没有R的读音,一律用Y代替。肉(ròu)读作(yòu);城南南午村一带把R读作L。肉读作(lòu);码头李一带把zh读作j,“职教”读作(jí jiào)。

冀是哪里的简称
提示:

冀是哪里的简称

冀是河北的简称。 河北,简称“冀”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,地处华北平原,东临渤海、内环京津,西为太行山,北为燕山,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,总面积188800km²。截至2020年6月,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,共有49个市辖区、21个县级市、91个县、6个自治县。古有“燕赵之地”之称。 古称冀州。舜分置十二州,河北为幽州。《禹贡》亦为冀州。《周礼·职方》曰幽州。西汉时,河北属幽州、冀州、并州小部分,幽州治所在蓟(今北京市),冀州治广川国(今河北冀州市旧城),并州则治晋阳(今山西太原)。 东汉时属幽州、冀州。三国时属幽州、冀州。中华民国成立后,今河北境域主要属直隶省,1914年设立津海道,保定道,大名道,口北道,1949年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仍为河北省。2017年4月1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通知,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。 冀的地形地貌: 河北省地势西北高、东南低,由西北向东南倾斜。地貌复杂多样,高原、山地、丘陵、盆地、平原类型齐全,有坝上高原、燕山和太行山山地、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。坝上高原属蒙古高原一部分,地形南高北低,平均海拔1200~1500米,面积15954平方千米,占河北省总面积的8.5%。 燕山和太行山山地,包括中山山地区、低山山地区、丘陵地区和山间盆地4种地貌类型,海拔多在2000米以下,高于2000米的孤峰类有10余座,其中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,为河北省最高峰。山地面积90280㎞²,占河北省总面积的48.1%。